由自己学英语的经历想到怎么给孩子做英语启蒙 ...
这是小花生网友@圆麻分享的自己和孩子学英语的心得 ...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和@圆麻互动~ 欢迎这方面有体会的读者也来小花生网 (xiaohuasheng.cn) 分享你的经历和感受 ...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是初中才开始有英语的,也没有如今遍天下的英语课外补习班,更不用提外教了,我记得我初中的英语老师都是自学成材,然后来教我们英语的。
经过了中学、大学、研究生十多年的英语学习,还包括上班以后评各种职称前的突击(如果这也能称得上是学习的话),英语学习可以说耗费了我们这代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如何呢?
拿我自己来说吧,上学时的英语成绩在班上排名靠前,也属于高考用英语往上拉分的水平,可是前年出国去玩,发现自己连简单的语句都不能交流了,只会蹦单词了。回来以后越想越觉得冤得慌,这么多年我就白学了?看见别人用英语流利的交流,就感觉羡慕得不行。不甘心自己那么多年的学习付之东流的同时,也想给孩子寻找一个能真正学到有用的英语的途径,于是开始有了练习口语的想法。
但我白天要上班,晚上和周末要陪孩子,没有固定的时间去上课,身处内陆,周围也没有语言环境,正在犯愁的时候,偶然在网上看到了随时可以上的网络英语课程,觉得不用限定时间,适合我,就一次性报了两年的课程,有网随时都可以学。
我是每天中午都争取学一到两个小时,开始学得特有劲头,但学习到一年左右的时候觉得自己能力没有多大提高,也有些迷茫和懈怠,考虑到已经交的学费不能浪费,就继续学下来了。
学习既定课程的同时,我就开始穿插着看一些原声电影,调节自己的情绪,先下载些学英文网站上推荐的适合练习听力的片子,送孩子上舞蹈班,在外面等的时间正好能看完一部,第一次看先带上字幕,第二次、第三次看就取掉字幕,写句子,听见能完全听懂的句子就写下来,每部片子要求自己能写出50个句子,第四次看就再把字幕放上去,对照检查自己写的句子是否正确,第五次第六次看就完全靠听,干家务的时候放开,边干边听,直到没问题了就换下一部,这样听了一些电影以后就开始看比较贴近生活的连续剧,不写了,直接听,一次过,也不像开始那么高的要求,只要大概听懂就可以了。
这样慢慢下来,某一日突然发现自己听力真的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说还是不行,反应慢半拍,试着听外教们聊天,他们聊天时我都能听懂,但等我组织好句子要插话的时候他们已经聊下一个话题了,我还是得继续学,于是在继续学习网络课程的同时,我又找了个老师每周抽出一个晚上趁我女儿上画画课的时间给我上两个小时课,把语法、语态和复杂句的组织能力再提高一下,这个一对一的学习把以前零碎学习的内容串了起来,增加了我对英语整体概念及特点的认知,收获也非常大。
截止目前网络课程总共16个级别的单元课程我上到了第11个级别(约300个小时),会话课上了71节(约50个小时),一对一课程6节(12个小时),另外看原声电影、连续剧及对话视频粗略大约80个(约150小时),这样算下来,大约每天1-2小时的学习时间。上个月又出去玩,验证了一下,觉得比前年出去交流能力提高的不是一点半点,呵呵,信心指数大增,回来学习的劲头更强了。
在这段学习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十几年的功夫用来学英语,没有我这一年多的收效来得显著?语言究竟该怎么学才能事半功倍?
综合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和对女儿的汉语阅读启蒙的体会,我总结了如下几条学习语言的经验:
一、语言学习的顺序应该是以“听”开始
想想母语是怎么学的?先听!我们在婴儿时期经过一年左右的听才开始慢慢开口学着说,等到已经能够流利听和说,才开始学读,进而学写,但为什么英语我们都学不好,我觉得就是因为咱们的学习顺序不对,一上学就先读写,省去了大量听的基础,自然就是事倍却功半,所以如果我们没有绕过“听”这个大量积累的过程,我想我们的学习效果会更比现在更好、更自然,至少不会惧怕英语。这个过程对于婴儿要一到两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就需要更长时间,但这像盖楼一样,是夯实基础的过程,看似漫长,不容易见效果,但对今后学习的顺利过渡甚至是突飞猛进,绝对是有不容小觑的作用的。
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如何补上“听”这一课?第一个办法是书。这个办法是从女儿阅读中文童书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女儿经常看书,虽然我没有教过她任何一个字,但某一天我突然发现听读、集中精力、识字、用词的能力都大幅度提高,从这点经验来说,我认为英文应该也是同样的道理,我就给她读英文绘本,从最简单的一个画面对应一两个单词的绘本开始,逐步过渡到一两行、三五行……,这个过程也不要求她从中学到什么,感兴趣就读,不要求她认读,就是看着画面听。这个过程家长一定得有充分的耐心、再耐心,首先是注意讲的过程中不解释、不翻译(除非孩子要求),你说,让孩子看画面或者看实物,不要用中文去翻译,就是说,不要语言对语言,而是语言对实物或场景或画面,就像孩子一岁以内咱们跟她说话是一样的,指着,慢慢说(那时候你一样以为她听不懂,但却并没有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其次一定不要急于见效果,“听”,也就是“磨耳朵”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过程,如果你急于看到效果,就很难坚持下去,必须要有平常心才可以坚持,只要孩子有兴趣就行,不要要求他听懂,只要他还愿意听,就说明有兴趣,但家长如果心急要结果,总问他这是什么,然后孩子不知道又去打击他,孩子就会不愿意听了,时间长了你如果想检验可以顺着他的兴趣假装你不懂让她讲给你听。
第二个办法就是看原声动画片。既然孩子总要看动画片,为什么不给她原汁原味的呢,中国的动画片当然就用中文、英文的动画片自然也就是英文,趁她看不懂字幕时开始看,效果更加好。
第三个办法就要看家长的英文水平和学习能力了,那就是孩子碰见新鲜事物要问的时候解释给她听的同时,再顺便多教一个英文单词或者一句简单的句子了,这个虽然不难,但也要贵在坚持,养成习惯,为英语学习适当加点辅料。
二、语言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以“用”为主
学英语,并非学习语言本身、更不是为了考试得高分,而是利用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假手他人就可以自由选择想要的东西,这就是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最基本的用途。《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书中的妈妈就是日常生活中要求孩子一句话用几种语言来说,孩子13岁就能够熟练运用多国语言。当然,孩子的妈妈本身就是语言学家,咱们普通的父母不能比、也不必比,但我们也可以借鉴点简单的原理,那就是多用。
语言首先是一个工具,用来交流的工具,而我们这代人在学习英语时首先把它当作了一门学科,重“学”轻“用”,总是在“纸上谈兵”,最后都学成了“哑巴英语”。有段时间风靡一时的李阳英语,打出的口号就是“喊出来”,其实也就是大胆用、不怕出错的意思。我们在婴儿期牙牙学语的时候,谁会笑话她出错呢,长大了,不熟练的语言就不敢拿出来用,不经过不断的试错过程,又怎么能有熟练的运用呢?越不用就越生疏!
芬兰中学生被"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评价为整体表现全球第一,其中也包括芬兰人英语水平普及率和外语学习效率都相当高,这个跟整体国家营造的外语环境有关,这个环境并不是像我们一样不分青红皂白逢考试必有英语,而是从上小学起就必须选修第二门语言,小学的语言教学没有固定的教材,而是以阅读书目为主,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也都是以朗读和大声练习对话为主,除此之外,芬兰为了节约资源,电视台直接引进外国电影不做配音翻译,只配上芬兰语的字幕就在电视上播出,我觉得这对于为全民提供外语学习环境也成为一个无心插柳的举措。
三、英语学习应该是先见“林”、后见“木”
我们在学习英文时,通常会由背单词开始,背呀背呀,即使你是个记性相当好,毅力相当强的人,一年下来背下了很多单词,但你不一定会用。有人说,我再学语法,各种语法、语态学完了,仍然串不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先见木、后见林”的学习方法,把一棵树上的树叶一个一个揪光了,还是不知道这颗树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语言的学习应该是是先见林再见木的,首先对森林的茂盛有所感知,才慢慢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细节,逐步把自己心中的这本教科书填充起来。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不会再纠结于某个单词的拼写、或某种语法的释义、究竟是英式发音还是美式发英,因为那并不重要。纯正的伦敦腔并不是英语的最高境界,因为那只代表一种出身,其实根本不是标准的英式发音,中国人也没有以说一口京腔的普通话为耻吧!谁还没点自己的口音呢?有个英语特别溜的央视主持人说过:“很多人学英语的顺序是先背单词,再学语法,最后串成句子乃至文章。其实错了,一开始我们就应该着眼于句子、文章,了解它在表达什么,再通过大量的积累去总结单词和语法的使用规律”。这样学来的东西你才会了然于胸,事半功倍。这也正是我们学习汉语最好的方法。
说了这么多,其实任何好的方法都只是让人不走或少走弯路,却没有教人不走路的,“书山有路勤为径”,任何的学习都像马拉松,获胜的关键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每时每刻你都能找出千百个理由放弃或者懈怠,这时候一定要给自己找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很多时候,成功就是多坚持一分钟,这一分钟不放弃,下一分钟就会有希望,只是我们不知道,也不必知道,这一分钟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最后希望全天下的爸爸妈妈们都能善于学习、勤于学习,进而引导自己的宝贝走上终身学习之路!
相关分享:
欢迎在小花生网(www.xiaohuasheng.cn)分享真实的成长故事和生活感悟,部分文章我们会在公众号上采用,并赠送书籍作为感谢。也欢迎加花生编辑微信号:xhseditor,沟通详情。